标题:《劳动家庭》:朝鲜电影长片之作,推动中国影院宽银幕革命
文章内容:
朝鲜电影《劳动家庭》于1971年拍摄完成,并于次年,即1972年,进入中国影院。这部电影不仅以其深沉的主题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了中国观众,更重要的是,它开启了中国影院宽银幕放映的新篇章。
《劳动家庭》是一部黑白片,分为上下集,长达二小时三十五分。在那个时代,如此长度的电影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一种“望而生畏”的感觉,特别是考虑到它是一部生产题材的影片,几乎没有任何的戏剧冲突和悬念。然而,正是这样的电影,成为了中国电影进行影院宽银幕升级的重要推手。
《劳动家庭》的放映,推动了中国影院进行宽银幕放映环境的改造,配置了专用的宽银幕放映镜头。在此之前,虽然有些影院曾经放映过一些内部放映的日本宽银幕影片,但它们的放映范围有限,并未对中国影院的宽银幕放映能力产生广泛影响。而《劳动家庭》的放映,真正让最广泛的中国观众见识到了宽银幕电影的宏大气魄,从而推动了宽银幕电影在全国的普及。
从花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《马鞍山市花山区志》到周之珂主编的《崇明县志》,再到《湖州市电影志》和《高州文史》,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基层影院在逐渐进行宽银幕电影放映能力的升级。这些记载都证实了《劳动家庭》对推动中国电影宽银幕放映升级所起到的关键作用。
不仅如此,《劳动家庭》还以其独特的镜头运用和视觉效果,赋予了这部黑白电影一种尺幅千里的画面新鲜感。电影中的大多数镜头,都将人物放置在充满着动感的旷野之中,营造出一种颇为震撼的纵深,赋予了影片一种宽银幕电影的宏大气魄。这样的视觉设计,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宽银幕电影的震撼,也增加了观看的观赏性。
《劳动家庭》的剧本创作者是何正熙,他的这部作品,在结构上与苏联小说《茹尔宾一家》极为相似,通过同心圆扩散法结构,将一个家庭的核心,向外扩散,辐射整个社会的技法,是沿袭了《战争与和平》的真传。这种叙事技巧,在《劳动家庭》中得到了实际运用,使得电影在表现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上,更加收放自如。
影片中的家庭参与工业建设的模式,体现了苏联小说的精髓,即通过家庭这个微观视角,展现整个社会的面貌。而影片中的三个层面——爷爷一代、父亲一代及现下一代,代表了三个层次,分别展现了家庭中的不同代际在思想、观念上的变化与冲突。
《劳动家庭》不仅是一部反映家庭革命化的电影,更是一部展现中国电影放映技术革新的历史见证。通过这部电影,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在宽银幕放映技术上的进步,以及这种技术革新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。同时,电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和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。
总之,《劳动家庭》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,它不仅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了观众,更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,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宽银幕放映升级的重要力量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虹虹科技,本文标题:《朝鲜电影《劳动家庭》长达二个半小时,带动了中国影院宽银幕升级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