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铉的建议,让朱允炆决定让铁玄前往山东,夏元吉担忧铁铉的安危,却未想到铁铉主动请缨,选择山东作为北平通往南京的必经之路。朱允炆虽已同意让三位皇子回归,但铁铉深知朱棣不会坐以待毙,因此决心留在山东,以策万全。
朱允炆下旨让徐允恭准备送几个孩子回去侍奉朱棣,同时也在北平周边布下防备。然而,朱高煦却悄然离开了徐允恭的营地,次日朱高炽与朱高燧一同出发。
朱允炆送别海别,心中充满不舍,直到海别身影消失才转身。他命令齐泰找人接替北平的防卫,同时撤换了朱棣信任的都指挥使陈哼。燕王的护卫也被替换,朱棣心中忐忑不安。
正当朱棣担心之际,得知朱高煦归来,他急忙赶往迎接,却看到徐妙云正在责罚朱高煦。此时,朱高炽、朱高燧以及海别一同归来。
朱棣目光多次落在海别身上,海别担心北平再遭屠戮,朱棣却表示北平是他的家,必将誓死守护。
齐泰向朱允炆建议发兵,朱棣身边仅余八百人,正是时机。朱允炆下令捉拿朱棣身边的武官。朱棣见到朝廷命官时,以摘瓜歌为喻,表示若反抗只是自保,并拉拢张大人和谢大人合作。但命官张大人指责朱棣不忠不义,二人坚决反对朱棣谋逆。
朱棣虽欣赏二人节烈,却仍命人斩首示众。燕王府被包围,燕王开门而出,气势震人。张玉宣布谢大人和张大人的死讯,众人纷纷投降。
公元1399年,朱棣以八百亲卫在北平起义,宣称朱允炆轻信奸佞,谋害皇室,决定起兵攻打,清君侧。
朱棣认为朱元璋之死有嫌疑,不许诸王奔丧,且不足七日便下葬。他的昭告文写得军情激愤,所到之处皆投降。朱允炆得知后大怒,方孝孺却道燕王谋逆在先,死不足惜。齐泰建议与燕王周旋一个月,待全国兵马集齐后再对付朱棣。
张玉劝朱棣三思,毕竟宋忠有三万人马。朱棣却信心满满,认为大宁军马不会来。此时,谭渊来报,宋忠在军营散布消息,称朱棣在北平城胡乱杀人,家人被杀,无人投靠。朱棣听后微笑,准备次日给宋忠送终。
次日,朱棣带着燕山卫的家眷来到城下,展示家人安然无恙,燕山卫起兵反,宋忠大败。
朱允炆得知后召李景隆,希望了解北线军务,但李景隆称不熟悉,希望召见徐允恭。朱允炆虽用徐允恭计策,却不让其前往,暗含疑心。
朱允炆下旨削去朱棣燕王封号,命长兴侯萧役打燕王,试图撇清自己与朱棣的关系。吕氏责备朱允炆对朱棣纵容,朱棣已反,却不欲杀之。朱允炆解释只是想名义上好听,若朱棣好战,自己可名利双收。
朱棣得知后只当做笑言,对朱允炆的用心不屑一顾。张玉担心大宁军马来袭,朱棣却信心百倍,坚信大宁军马不会来。
朱权刚烧毁密信,陈哼求见,请求出征。宁王表示不出征,要留下兵马守卫宁王府,周围骑兵出没,需为大明戍守江山,因此让陈哼独自前往。
大宁军马止步松亭关的消息传到朱棣处,朱允炆在朝堂上吃西瓜,却无人胃口。朝廷兵马二十万,却止步不前,任由燕王横行。
朱允炆担心其他藩王会效仿燕王,朝廷陷入被动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虹虹科技,本文标题:《山河月明第35集:海别被放回草原 朱棣起兵造反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