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》明确规定,当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,劳动合同自动终止。这是法律对于劳动关系的明确界定。
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,如果继续用工,劳动关系将转变为劳务关系,不能继续缴纳社会保险。即使继续缴纳,在退休审核时也会被退回。
劳动合同终止时,用人单位应当通知劳动者。这并非意味着辞退劳动者,而是劳动合同终止,劳动者可以离开。
一般而言,如果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,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办理退休手续。如果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资格,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,生活得到保障。这符合《劳动合同法》中关于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,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。
缴费不足15年的职工也会被终止劳动关系吗?是的。这实际上是一种用工的公平性,国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,才推出这一规定。
在我国,很多人尚未参加养老保险。例如,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,全国实现就业77586万人,而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30104万人。这说明了什么?如果一些单位只要用大龄人员,而这名大龄人员参保不足15年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,这样就会出现有的人可能工作到70岁甚至年龄更大才能退休。那么企业就成了养老机构,会大大影响中老年人就业的可能性。4050人员本属于就业困难人员,我们不应该再给他们增加负担。
按照《劳动合同法》的规定,如果劳动者达不到岗位要求,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满足要求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。但用人单位仍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。这还不是最严峻的问题,如果老人在工作岗位上长期不退,按照《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》,职工可享受最长24个月的病假待遇,无需工作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不仅要支付病假工资、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,还要面对老职工可能因病无法工作,长期占用企业资源的风险。
因此,从上述角度讲,延迟退休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问题,不能草率决定。
当然,在我国普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。除非是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女职工,退休年龄是55周岁。所以,也不能一概而论。
另外,有些企业为了躲避独生子女补贴,可能会在退休前解聘劳动者。这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。
如果劳动者未达到退休年龄,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劳动者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,重新履行劳动合同,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两倍的赔偿金。
综上所述,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非常全面,但也形成了其不利的一面。目前,到达法定退休年龄,劳动关系自动终止。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退休的女同志,还是做好心理准备为好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虹虹科技,本文标题:《女性到50岁被辞退,符合规定吗?为什么不能干到自己想退休呢?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