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民商事实务
特别提示:本文所述内容基于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,仅供参考。具体法律问题需咨询专业律师。
小产权房,因其产权不完整、未获得国家正式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书,在拆迁过程中,其补偿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。
首先,小产权房的买卖是否合法、合同是否有效,直接影响到拆迁时的补偿问题。按照《土地管理法》的规定,小产权房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转让或出售,即购买后不能合法转让过户。因此,大多数小产权房的买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。
其次,即使买卖合同无效,拆迁补偿并不完全等同于产权补偿。小产权房的购买人可能无法直接从产权人处获得拆迁补偿,但可以从产权人或被产权人的补偿利益中分得部分。这部分的分配通常需要通过诉讼解决。
对于小产权房买卖合同被认定无效后的处理,根据《合同法》的规定,应当返还财产,并可能涉及过错赔偿损失。若小产权房在拆迁前已实际履行并居住使用,且买受人对房屋进行了装修、翻建或扩建,其添附部分享有所有权,一般处理为买受人将原物及添附一并返还给出卖人,出卖人将添附价值补偿买受人。
关于上海地区对小产权房纠纷的特别规定,也强调了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小产权房在拆迁时不被法院支持。此外,在离婚时对小产权房的处理,法院通常不直接处理所有权归属,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判决使用。
综上所述,小产权房在拆迁时是否能获得正常和合理的补偿,取决于买卖合同的效力、合同无效的处理原则以及具体的拆迁政策。因此,购买小产权房时务必谨慎,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。
律师温馨提示:由于小产权房存在诸多法律风险,购买时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虹虹科技,本文标题:《买了小产权房,拆迁时会有补偿吗?终于有人讲清楚了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