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宋时,有个叫李四的小子,生在寻常百姓家,却偏爱读些诗书,总想着有朝一日能高中状元,光耀门楣。可惜啊,这世道不讲道理,年年科举,他总差那么一点火候。
村里人都笑话他,说他是“书呆子”,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。李四倒也不在乎,他心想:“我命由我不由天,总有一天我要证明给你们看,读书也能出人头地!”
就这样,李四又熬了几年,终于等到又一次科举的机会。他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,结果却发现考题跟他复习的完全不一样。他急得抓耳挠腮,半天憋不出一个字。
考官看他这样,忍不住问:“你怎么还不开始写?”李四苦着脸回答:“这题目我没见过啊,怎么写啊?”考官听了哈哈大笑:“没见过?这题目每年都有啊,你可真是读书读成书呆子了!”
李四一听,顿时觉得五雷轰顶,心里想着:“完了,完了,我这次是真的完了。”但没想到,他突然灵机一动,拿起笔就写:“考官您说的对啊,我确实是个书呆子,读的书都白读了。但我想,就算我是个书呆子,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追求。这题目没见过,那就用我所学,写我所想,哪怕最后没考好,我也无悔于心。”
考官看了,眼前一亮,觉得这小子虽然呆,倒也挺有骨气。于是,他决定给李四一个机会,让他再答一题:“如果你答得好,我就让你过。”
李四一听,喜出望外,他赶紧拿起笔,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。这一写,就是几个小时,直到交卷时间到,他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笔。
考官拿起他的答卷,仔细看了看,不由得连连点头:“这小子,虽然书读得不多,但见解独到,有骨气,有胆识,是个可造之材。”
就这样,李四意外地通过了考试,虽然没中状元,但也算是光耀了门楣。村里人看了,都羡慕不已,纷纷表示要送李四读书。
李四却笑着说:“读书不是为了光耀门楣,而是为了明理、明心、明人。我虽然没中状元,但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那就是用我所学,为村里、为社会、为国家做出贡献。”
从此以后,李四成了村里的文化人,他用自己的知识,帮助村里解决了许多难题,大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而李四也终于明白了,读书的真谛不在于名利,而在于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。
这就是李四的“宋时归”,虽然没中状元,但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活出了自己的风采。而我们也应该明白,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誉和成就,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