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这种文学形式,大家都不陌生,从李白的“床前明月光”,到苏轼的“但愿人长久”,哪个不是脍炙人口?但今天要说的这位女词人李清照,写的“醉花阴”,却是有些“特别”。
大家可能都知道,李清照是宋代的大才女,她的词,多数都是写得极美,像那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”,美得就像一幅山水画。但“醉花阴”却是个例外,开篇就让人觉得有点“闷闷的”。
“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。”这两句,你说愁就愁吧,怎么还要“薄雾浓云”来衬托呢?这不是让人感觉更闷了吗?但李清照就是要这样写,就是要用这“薄雾浓云”来反衬那种深深的愁绪,仿佛整个白天,都被这愁给“泡”得没边儿了。
接着,“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橱,半夜凉初透。”这佳节,指的是重阳节吧?但重阳本是团圆的日子,怎么到了李清照这儿,就“半夜凉初透”了呢?这冷,是不是也代表着心冷?
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”这两句,写得还挺美的。黄昏后,东篱下,把酒赏花,多美的一幅画面啊!但“有暗香盈袖”,这香,是不是也代表着某种“忧伤”的香?
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结尾这三句,堪称经典。但你说这“人比黄花瘦”是怎么来的呢?是不是因为前面的那些“闷”、“冷”、“忧伤”?
李清照写“醉花阴”,就是要让你从头到尾,都“闷”在她的词里,被她的“冷”给冻得瑟瑟发抖,被她的“忧伤”给打得落花流水。但即使这样,你还是会被她的美给吸引,被她的才华所折服。
就像那重阳的菊花,虽然冷,虽然瘦,但还是美,还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。李清照就是这样,她用自己的才华,让我们看到了那种“冷”与“美”的完美结合,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“愁”与“情”。
所以,下次你读到“醉花阴”的时候,不妨想想,李清照她是怎么用“闷”、“冷”、“忧伤”来写出那么美的词的。这就是李清照,这就是“醉花阴”,这就是词的美与愁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虹虹科技,本文标题:《醉花阴李清照赏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