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在某些地方,某些时刻,明明心里有一大堆话想说,却硬是得把声音压得比蚊子还低,生怕一不小心就惊动了“空气中的规则”。这“不敢高声语”的调调,真是让人既无奈又搞笑。
就像那次,我和朋友去图书馆。图书馆里静悄悄的,只能听到翻书的声音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。我俩坐在角落,偷偷聊起了最新的电影和明星。聊得正欢呢,突然,一个管理员瞪大了眼睛朝我们看来。我俩瞬间就像被按了静音键,忙不迭地降低声音,直到最后变成了“口型对话”。那场景,简直比做间谍还刺激。
还有回家的时候,邻居阿姨正在楼道里大声地打着电话,那音量,简直能跟广播员媲美。我和小伙伴只能躲到角落,用尽可能小的声音交流,生怕成为她的“背景音”。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考验我们“口技”的时刻?
说到“口技”,我想到了小时候在公园里玩的那些“悄悄话”游戏。大家排成一排,头凑在一起,低声说着只有彼此能听到的话。那时候,觉得这样的游戏特别有趣,也特别神秘。但现在长大了,却发现这样的游戏已经不适合成年人玩了。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,有太多不能大声说的“悄悄话”。
比如说,在工作中,有时候你会发现,有些话题只能私下里说,不能当众提。一旦提了,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这种情况下,你只能把声音压得再低一些,再低一些,直到自己都快听不见了。
再比如,在恋爱中,有些话也不能大声地说出来。不是因为害羞,而是因为怕伤害到对方。所以,你只能选择用更温和、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。
其实,这“不敢高声语”的现象,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些规则和文化。在这些规则和文化下,我们学会了用更低调、更谨慎的方式去生活。
但话说回来,这样真的好吗?我们真的不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吗?
我觉得,或许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,适当地提高自己的声音。毕竟,生活不是只有“不敢”,还有“勇敢”。
所以,下次当你再想“不敢高声语”的时候,不妨想一想,这真的是必要的吗?或许,你可以试着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或许,你会发现,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“静音”,而是充满了各种声音和色彩。